鸟啼花发柳含烟,掷却风光忆少年。
更上高楼望江水,故乡何处一归船。
登楼望水。唐代。顾况。 鸟啼花发柳含烟,掷却风光忆少年。更上高楼望江水,故乡何处一归船。
首句“鸟啼花发柳含烟”,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,可是风光大好,诗人却在下句用了“抛却”,这则点明了,诗人此时带愁,无暇眷顾风景,这同时也衬托出诗人的愁,点明诗人的遭遇,是不堪看呀。后二句,应该是虚写,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,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,看到这里,我们就全明了,诗人愁之来源,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也。
顾况(生卒年不详),字逋翁,号华阳真逸(一说华阳真隐)。晚年自号悲翁,汉族,唐朝海盐人,(今在浙江海宁境内)人。唐代诗人、画家、鉴赏家。他一生官位不高,曾任著作郎,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,贬饶州司户参军。晚年隐居茅山,有《华阳集》行世。 ...
顾况。 顾况(生卒年不详),字逋翁,号华阳真逸(一说华阳真隐)。晚年自号悲翁,汉族,唐朝海盐人,(今在浙江海宁境内)人。唐代诗人、画家、鉴赏家。他一生官位不高,曾任著作郎,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,贬饶州司户参军。晚年隐居茅山,有《华阳集》行世。
山斋夏夜。清代。黎恺。 孤吟竟何待,坐久衣袂凉。不觉月华堕,但闻风露香。残萤度高树,宿鸟栖丛篁。吾生本淡泊,触景兴弥长。
送兄弟还都至长葛河上四首·双禽。宋代。韩维。 双双河洲禽,文彩披丹质。飞翔不离渚,鸣戏自终日。寒鱼伏冰池,岁暮饥尔匹。不欲远求林,投身避罗毕。
喜迁莺 露筋祠。清代。易顺鼎。 灵旗风大。怅春阴换尽,都飞凉霭。鱼地铺冰,蟾天浸月,不照寻常眉黛。小蚊已辞秋帐,成就芳名百代。泪休洒,自翠蛾无恙,青蝇安在。香街。飘水佩。闻道花时,开遍祠门外。旧内钩斜,南朝脂井,应笑此湖清太。红颜尽成庙食,命薄生前何害。柳丝待,待系船重到,绿云如海。
长安肆中有拥书甚富而秘不示人诗以异之。明代。凌义渠。 古香拂拂手摩挲,为惜牟珠剩几多。凭仗血诚通姓字,一编高拥意如何。
游侠篇 其二。魏晋。张华。 秦人不窥兵。赵胜南诅楚。乃与毛遂行。黄歇北适秦。太子还入荆。美哉游侠士。何以尚四卿。我则异于是。好古师老彭。